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訊息中心
到彼岸--宗聖上師
發佈時間:2019-10-21
 

到彼岸

 

「到彼岸」,是菩薩乘的整體教義的極談,意指超越生死海,到達涅槃岸的正道。

 

智度論第12卷說:「波羅,秦言彼岸。蜜,秦言到。若能直進不退,成辦佛道,名到彼岸。復次,於事成辦,亦名到彼岸。天竺俗法,凡造事成辦,皆言到彼岸」。

 

古文「度」與「渡」是同音同義字,經常為共用的字。是說1切眾生皆有生死,譬喻為海,能夠自己渡過生死海又能夠渡人,通稱為渡。

 

例如「出世」之意,本為「出離世間」或「超越世俗」的專用詞,但是經常略稱為「渡世」。是指超過世間1切所有法,心常諦住於渡世之道,為獲其福德而度世長壽涅槃之道。這裡所說的「諦住」之意,是表示「安住」的渡過生死之意,即「出世道」之別名故。

 

大經淨影疏下卷說:「度世長壽泥洹道者,後生彌陀,終得涅槃」。

 

維摩經佛國品說:「能度諸世間」。

 

菩薩乘的中心理論是建立在「度眾生心」,意欲濟度1切眾生之菩薩大悲心。濟度世間之人,濟度眾生,略稱為「度生」。

 

往生論註下卷說:「按王舍城所說無量壽經,3輩章中雖行有優劣,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。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,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,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」。

 

佛教最初所說的「度眾生」之意,只是在於「度弟」而已,指局限於已度的弟子。傳入漢土之後,是由皇家專責供養,並設立類似科舉的「度科」,是1種「得度」的考試科舉制度。

 

在唐朝中宗景龍初年,詔告天下試經度僧,山陰靈隱僧童大義誦法華經第1,是為唐土「度科」之始。

 

後來才由玄奘、義淨等人引入了大量菩薩乘的經論,譯為「大乘」,與之前鳩摩羅什所傳的聲聞乘《小乘》相抗衡,但仍然無法擺脫聲聞乘的範疇,又屢次遭遇到法難的衝突,以及為了本身的生存,經常與「外道」互鬥爭寵,皆未能真正的普及於民間。

 

1直到滿清國滅亡後,僧團才真正感受到頓失依怙危機,紛紛改頭換面,提倡所謂的「普渡眾生」之論。其主要依據的經典有法華經、華嚴經、大智度論等。

 

本文出處:佛說3歸5戒功德經(宗聖上師編著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

 
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傳真:(02)82520995電話:(02)22575500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