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聖基金會
基金會介紹
訊息中心
分支機構
年度行事曆
活動剪影
大事年表
最新消息
就是最新消息
宗聖上師文集
認識萬佛會--宗聖上師
大密宗講話--宗聖上師
真言宗總本山--龍泉山寺簡介
真言宗39世 宗聖上師簡介
真言宗-密教初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中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高級佛學
大甘露明王法--法要開示
佛教般若法門--宗聖上師
MANDALA--宇宙5佛簡介
阿立祖的故事--宗聖上師
真言宗密教百問--宗聖上師
忍者3昧--宗聖上師
大悲法會--準提法介紹
人生三昧精華文摘--宗聖上師
持戒懺悔才是正法--宗聖上師
以密法說佛法--宗聖上師
台語的世界--宗聖上師如是說
真言佛教雜誌(1990年12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1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4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4年2月號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1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2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3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1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2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3)
真言佛教雜誌總集--宗聖上師
禪教法門--宗聖上師主講
會務執行概況
2017年會務執行概況
2018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0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3年會務執行概況
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台灣萬佛會(台灣密教)
唐密真言宗傳承介紹
台灣佛教會(Youtube頻道)
台灣佛教協會
台灣佛教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
(Google Blogger)
本會網路歷史相簿
歷史活動相簿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(FC2)
(FC2 Blog)
Daiuaingo'
原作者:ahio
桃園市宗聖公益協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威岦資訊
本站特聘技術顧問
訊息中心
高級佛學:密教規矩、戒律(3)--宗聖上師
回上一頁
發佈時間:2018-01-29
4
諦真理之所以把「苦」字擺在第
1
位,就是「以苦示因」的讓世人知道,凡所有
1
切「受」,都是「苦」的
1
切因,也就是
1
切「惡報」的形成主因,正有所謂「眾生怕果,菩薩畏因」的道理。
凡夫不但不知「因果循環」報應,皆緣於「無知」的惡性,反而愚昧的造作
1
切「惡因」,故而深陷於「惡報的痛苦深淵」。每當遭遇困境,就怨天尤人的將
1
切「惡報」,歸諸於老天無眼,天地不公,更甚而歸罪於人,認為是別人加害於己,從未曾想過是起因於自己的「無知」。
「苦」的道理,固然的可以狹義的解釋為身心
2
苦,如身體的老病死,和心理的貪瞋痴,而此身心「
2
苦」,其實只是
1
種心理的情緒的感受。沒有經歷過「老病死」的人,自然無法瞭解「老病死」究竟有何痛苦可言,但是當他面臨「老病死」之時,也往往痛苦到無法想像人間究竟有何快樂可言。
那麼貪瞋痴的心理感受,事實上是由「痴」之
1
字所造成的。「痴」就是「無知」。「無知」的定義又是很廣泛的,是緣於生死轉世的恐懼經驗,和得不到的
1
種複雜情緒所構成的。
「無知」者所追求的不外乎世間的虛榮與名利,最後所得到的報償,當然也是滿足虛榮與名利。而
1
切的虛榮與名利,正好比生命的短暫更為短暫,比之於脆弱的福報更為脆弱。
世人不知此理,故每每在追求虛榮之時,也為自己挖好了「苦受」之墳。
本來「苦」是
1
種最好的生命歷練,但很少人能夠從「苦海迷航」之中覺醒,將此「苦難」化為生之力量,從而引苦為鑑,或從苦境之中覺悟生命的真諦。
此時,歸向上師,用懺悔的行動,將此受過苦難折磨的生命,完全的捐獻給上師,是
1
種直接了當的「悟境」。
因無
1
切的生之完美,和另
1
種全新的世界,正以人間所無的姿態,迎接著此
1
受過「洗煉」的生命。或者說,另
1
種人生的事業正等著他去開發與創造。
密教將此「逆增上緣」,視為成熟生命所必經的寶貴經驗,因為從「逆境」之中「轉」出來的人,是成道的「無上之緣」。下圖即為「
1
心
3
觀」的生命轉變概念。
冥思中的上師,其「心鏡」正處在「涅槃」的境界之中,不管
2~6
時中,隨時都在準備為迎接「輪迴中」的成熟心靈而努力。故「逆境」中的眾生,若「投向」上師,則
1
切人天大道理,都在瞬息間得到了完整的答案,
1
切的人間爭執也都立刻獲得「解脫」。
這是大毘盧遮那佛的「轉識成智」的無邊法力,由
10
方法界到
1
心「般若」的歷程,可以說是無時空「
3
世」的距離,在「橫豎」之間,更是無差別的「急速統
1
」現象。
由凡入聖,或者從迷到悟,也可以說是毫無障礙的「智鏡」顯露。譬喻智慧具有影照明了,恰如鏡的作用,如因明大疏序文所說
:
「明懸智鏡者,幸留心鑑照。」這當然是要從「苦難者」,所受的「苦難」程度,以及「苦難」之中所能領悟的道理,分別予以檢驗的。
表明人間的生命無常,而所有的「虛榮名利」,亦皆幻化不實,但是宇宙的「真理」,則是
3
世不滅的「恒與常」,是
1
切人所夢寐以求的「化剎那為永恆」的完美境界。
在目前所知的宗教信仰派別中,只有密教教義才把上師當成「現世」的佛來信奉的,因為「佛法在世間」的緣故。而
1
切修持的要領,也都必須要求是「真正的佛法」,唯有「真佛法」才能使人「真正的成佛」。因此,親近上師即是「親近佛」,也唯有如此才能學到「真正的佛法」。
「上師的悟之冥思」,即表明「大日如來」的「成佛觀點」,是宇宙成、住、壞、空的「恒常不變之道」,而人間的生、老、病、死是輪轉不息的「無常」,必須透過苦、集、滅、道的掙扎才能夠掌握到「悟」的「恒與常」。
心理上的喜、怒、哀、樂情緒,即表「天人交戰」的歷程,經由「萬劫」的長時期「修鍊」,從「橫豎
3
世」的歷練中,慢慢的「悟」出了「理、智」的「金剛佛性」。
但是「大乘義訣」等深密法門,都同時指出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明師難遇」,誓必掌握有限生命的今世,即得「頓悟成佛」,絕不苟且偷生。故有「佛心宗」的口傳心授,和「真言宗」的密傳密授等等法門。
這種觀念,當然止於上根利器的人,才能「見佛心喜」,至於
1
般凡夫,皆因「心器」狹小而生疑懼,故不宜「頓悟」法門,且必須經歷「萬劫」,才能成熟「道緣」。
在此先交代
1
下,「戒與悟」的密切因果,以及由迷到悟的
3
個步驟。
為了檢別根器,斷
3
世無明,故云「戒為菩提功德母」,是要強調「戒即道」之意。在生滅幻化的生命過程之中,人性受諸塵所障,故
1
切皆以幻為實,以假為真,往往因「
1
念」之誤,而流轉
3
世,受迷所障,故執
1
切迷而成
1
切障,渾渾噩噩的隨幻化而生滅。
當有人指出正確的「真實義」,自然會產生疑惑的信念,認為「道」乃虛幻不實之物。
這是因為長時期(萬劫)處在迷執迷幻的
1
種反應,絕無自覺自悟之理。
故不談此輩之人,單從已經接近道的邊緣「志求菩薩不求餘果」的「菩薩心地」的人,才能理解「等覺」的最後
1
著
—
悟的境界。即身成佛的秘密莊嚴法界。
所謂
3
昧之義,是指「戒定慧」中的「正定」而言,就是調心息慮(捨
1
切因主客觀互為衝突的情緒作用),使入於無思無慮的精神狀態。大乘義章說
:
以體寂靜,離於邪亂,故曰「
3
昧」。
--
待續
宗聖上師 手稿
本文出處
:
高級佛學講義
--宗聖
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
原始網址:
http://ttba-jongsing.blogspot.tw/2015/12/3_24.html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
傳真:(02)82520995
電話:(02)22575500
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