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聖基金會
基金會介紹
訊息中心
分支機構
年度行事曆
活動剪影
大事年表
最新消息
就是最新消息
宗聖上師文集
認識萬佛會--宗聖上師
大密宗講話--宗聖上師
真言宗總本山--龍泉山寺簡介
真言宗39世 宗聖上師簡介
真言宗-密教初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中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高級佛學
大甘露明王法--法要開示
佛教般若法門--宗聖上師
MANDALA--宇宙5佛簡介
阿立祖的故事--宗聖上師
真言宗密教百問--宗聖上師
忍者3昧--宗聖上師
大悲法會--準提法介紹
人生三昧精華文摘--宗聖上師
持戒懺悔才是正法--宗聖上師
以密法說佛法--宗聖上師
台語的世界--宗聖上師如是說
真言佛教雜誌(1990年12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1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4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4年2月號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1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2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3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1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2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3)
真言佛教雜誌總集--宗聖上師
禪教法門--宗聖上師主講
會務執行概況
2017年會務執行概況
2018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0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3年會務執行概況
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台灣萬佛會(台灣密教)
唐密真言宗傳承介紹
台灣佛教會(Youtube頻道)
台灣佛教協會
台灣佛教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
(Google Blogger)
本會網路歷史相簿
歷史活動相簿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(FC2)
(FC2 Blog)
Daiuaingo'
原作者:ahio
桃園市宗聖公益協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威岦資訊
本站特聘技術顧問
訊息中心
高級佛學:解脫論(4)--宗聖上師
回上一頁
發佈時間:2018-01-29
如果想從「神」的存在立場,來研究崇拜的目的,是極不敬的行為,但是若從「宇宙
1
體」的角度來探討,則是「神我」平等的「知識交流」而已。也就是說,「崇拜」即是
1
種正常的學習,而「學習」的精神要高出「崇拜」的範圍。
這樣才能和「神」站在同
1
水平上,來進行此
1
「境界」的研習。
光只是從
1
般人對「神教」的認同,想提昇與「神」同
1
水平的觀念,就有嚴重意念障礙,更別說甚麼「超越神」的種種修鍊了。
就
1
般所知的「宗教信仰」,最多也止於普遍性「勸人為善」的觀念,或「信」與「受賜福」保佑,行善積德、慈悲濟世
…
等等,至於「修鍊」的結果,最後也只不過「代神發言」,或「代神行權」的極限而已,仍無法將「自己」超出物外的更高「次元」。
若要談論「我即是佛,佛即是我」的知識領域,那就會變成了不知所云的「空虛」的論調,更增加了「自我」的困惑。
但是從密教修鍊而悟的「高次元」,是無法用任何語言、方式來說明給「人間」的人理解的,只是採取普遍認知的概念,做為次第階段的「指導」,使
1
般凡夫的「經驗值」,經由「歷世」的累積而達到成熟。
就同
1
件事「宇宙生命」的不同解釋,提出正確的剖析,而又要做到無傷害戲論,又能將
1
切「修鍊者」的意識,提昇至「高次元」的世界,即為「悟」的信條。前述的種種「人生經驗」,就是「物質訊號」與「精神訊號」的錯置,而如何釐清錯綜複雜的生命現象,由渾濁的無知狀態,超越到有知的「悟境」,則為密教修鍊的主題。
對
1
個飽經生命挫折的凡夫,
1
下子告訴他宗教信仰的「真相」,當然是無法認同與適應的,但是對於多數具有強烈欲求的眾生而言,因其生命受到「劣慧劣執」的支配,反而是
10
0
%的傷害。
更切實的講,對「神」的信仰和接受「神」的教誨,在人間的生存條件上,是絕對正確無誤的原則,若「物欲凡夫」缺乏了「神教」信仰,其生命的存在除了痛苦之外,就再無任何意義可言。
基於生命的苦悶與無奈,和「神教」所提供的無窮希望,而「佛無說法」總比「佛陀所說」高明許多。因為任何理論,都有導人入盲的可能,問題並不是出在「理論」本身,而是出在「聽眾」本身的「理解能力」,這是與智慧有關的課題。
因「智慧差別」的觀點,以及受不同「認知」所支配的「印象反應」。
可略知「轉凡入聖」雖然只是
1
個聽來似乎尋常的「意念」,但是想突破既有的「意識」,則非
1
蹴可成的。從
1
般「神教信仰」對物質欲望的需求,還是容易捨棄的「身外物」,比較也似乎能「自制」,所以在「意識」的提昇與修鍊方面,儘管錯誤得離譜,但是總比「無神論者」的層次要高出許多。
密教行者藉「修鍊」的手段,能透視「
3
次元」的宇宙物源,將個人的「意識」感知,提昇到此「
3
次元」的更高空間。這是說明了「轉識成智」的高層次修鍊,才能「進入」解脫物欲煩惱的「涅槃境界」。
物質的感知能力是
1
種與生俱來的「本能」,但是想超出「物欲」的範圍,進而「感知」物質的「精神」作用,就不是世俗凡夫所能辦到。相同的道理,以「精神」作用的「內涵」,要讓「第
1
次元」的凡夫理解也是同樣困難。
這
1
方面的「概念」,被普遍運用的最多的名詞,就是「緣」字。「緣」的正確用意即是「接觸」之義,大自社會環境的「意識」,小至個人的生命活動,都受著「緣」的影響。
例如人的「感受」和反應,是
1
連串的「意識」反應,由許多人看來不相干的「訊號組合」,然後才做綜合性判斷與反應。
譬如雙眼視物,該物的顏色、形狀、大小即是
1
種「訊號」的組合,而在「意識中心」已經早就儲存有該物的「訊號」資料,即可做出立即的判斷,而跟著肢體亦有相同或相反的反應。若是第
1
次看到該物,而「意識中心」並無該物的「資料」,則「意識中心」就會立刻自動將該物,以「解像方式」將顏色、形狀、大小等,化為
1
種「訊號」儲存起來,以備不時之需。
有了「第
1
次」的看,就是「接觸」、「緣」的意思。但是「緣」可以說是極為單純的「接觸」,並無善與惡的反應,更無實際的情緒行為,而是許多的「訊號」經過發酵的化學作用之後,才開始變成絕對性的反應行為。
例如每個人都有不同而特殊的「小動作」,或有與眾不同的特徵,其實這些「小動作」或「特徵」,就是「意識中心」的變化方式。
「緣」的用意非常廣泛,但其真正的深意更難令人理解,這是因為很少人能夠在短暫的
1
生之中,深入去研討其究竟。若單只是從「接觸」的「因」與「緣」來看,則此「緣」也只侷限於
1
小部分的理由的「因」。例如想像
1
件事,並預估「此事」的演進過程,則「想像」即為「因」,但是提供有關於「此事」的素材依據,都可以算是「緣」。
那麼佛法上所論的「無緣大慈」和「同體大悲」,實際已經涵蓋了已知的生命,以及未知的「微細生命」。如果在人際社會的「緣慈與緣悲」,那是可以化解人際關係的勾心鬥角,和所有的仇視敵對。
若想更深
1
層的了解「生命結構」,就必需從基本的「組織細胞」談起,另外也必需
1
談的是,「意識訊號」的結構與組織。
現在試以
4
元素的「地水火風」,和「空」的「意識訊號」,分別以各種圖解來加以剖析。
在「地水火風」
4
元素的中心,每
1
個微細的「單位」內,都有「光能」的「場」,其聚合的「億萬倍體積」,就是
1
個大型的「光能場」,若將「意識訊號」加進去,就成為
1
個具有意識作用的「光能場」。
---
待續
宗聖上師 手稿
本文出處
:
高級佛學講義
--宗聖
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
原始網址:
http://ttba-jongsing.blogspot.tw/2015/12/4_40.html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
傳真:(02)82520995
電話:(02)22575500
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