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聖基金會
基金會介紹
訊息中心
分支機構
年度行事曆
活動剪影
大事年表
最新消息
就是最新消息
宗聖上師文集
認識萬佛會--宗聖上師
大密宗講話--宗聖上師
真言宗總本山--龍泉山寺簡介
真言宗39世 宗聖上師簡介
真言宗-密教初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中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高級佛學
大甘露明王法--法要開示
佛教般若法門--宗聖上師
MANDALA--宇宙5佛簡介
阿立祖的故事--宗聖上師
真言宗密教百問--宗聖上師
忍者3昧--宗聖上師
大悲法會--準提法介紹
人生三昧精華文摘--宗聖上師
持戒懺悔才是正法--宗聖上師
以密法說佛法--宗聖上師
台語的世界--宗聖上師如是說
真言佛教雜誌(1990年12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1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4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4年2月號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1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2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3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1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2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3)
真言佛教雜誌總集--宗聖上師
禪教法門--宗聖上師主講
會務執行概況
2017年會務執行概況
2018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0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3年會務執行概況
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台灣萬佛會(台灣密教)
唐密真言宗傳承介紹
台灣佛教會(Youtube頻道)
台灣佛教協會
台灣佛教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
(Google Blogger)
本會網路歷史相簿
歷史活動相簿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(FC2)
(FC2 Blog)
Daiuaingo'
原作者:ahio
桃園市宗聖公益協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威岦資訊
本站特聘技術顧問
訊息中心
高級佛學:法佛三密--宗聖上師
回上一頁
發佈時間:2018-01-29
這裡所說的「法佛」是指大毘盧遮那(大日如來)的「宇宙大我」而言,就是
1
般所謂的「清淨法身佛」。密教把宇宙整體的存在,是當做
1
尊佛來看待的,行者的意念,必需以能夠達到「物我
1
體,天人合
1
」的最高境界為目標,也就是最終目的之「與道冥合」的理念。
宇宙森羅萬象的種種形體,如山河、大地、動植物等等都是大毘盧遮那的化身。
1
切宇宙萬有的聲音,如蟲鳴、鳥叫、海嘯、風雨等聲音,都是大毘盧遮那的微妙法音。
1
切日月星辰的成住壞空,或動植物的生老病死,所有宇宙的斗換星移,日出日落等等運轉,都是大毘盧遮那的意志。
行者從個體「小我」的身語意,去體會「大我」的身語意之間的存在關係,逐漸體會出箇中的道理,漸漸的融攝成
1
體,就是所謂的「與道冥合」。
此中略分為「理、體」
2
義。「理」就是個人體會的「道理」,「體」是道理的真實意義,或說道義的「本體」,
1
種「物我」之間所形成的價值觀。
例如
:
以
1
棵「玉蘭花」來形容,玉蘭花高大可供人乘涼,其花又可供人聞香。做人的道理應像玉蘭花那樣,既可讓人乘涼又能使人聞香。
在玉蘭花本身並不是為使人「乘涼聞香」而生,是因為體會了這
1
層的涵義,所以感覺了玉蘭花的實際價值,而本身與這棵玉蘭花並無瓜葛,只是這層「哲思」影響了「小我」的心智,使得原本自私自利的「小我」,轉而能夠做
1
些與玉蘭花「相稱」的事
—
既清涼又芬芳,這種由自然界所「感悟」的道理,又能付諸實際行為,就是「理體合
1
」的佛法,是由自然界所提供的
1
種活生生的智慧
—
自然智(智慧中的智慧)
--
般若。
又如以
1
株「小草」來譬喻,小草雖然低微不足道,
1
陣微風吹過,使它低頭匐匍,即使狂風暴雨也未能將它拔除。
做人應該像「小草」那樣,平時低頭匍匐
—
代表謙恭其心
—
即使厄運橫逆來臨(狂風暴雨),也不致改變對真理堅信不拔的心志。
在「小草」本身並無任何意義,而是行者個人「小我」所體會的道理,才能賦與「小草」深刻的涵義,並以此做為個人的行為準則,也就是「
3
密相應」的基本意義。其他依此類推,端看個人的心性而定。
凡夫初入法門,必先經過『灌頂』,受學真言、手印、觀想等等,乃至無量無邊的經教知識。此
1
「灌頂」手續,名為「入聖胎」的法統血脈,亦稱「金剛血脈」。
以這樣的殊勝因緣直至成熟道業,了生脫死,乃至於生死海中濟拔有情,終不生退悔之心,就是所謂的「與道感應」。
若不能達到這種境界,則永遠無法領悟「佛、我、眾生」
1
體的真實意義。
學人初入宗門,必需斷除
1
切凡夫心、凡夫智、凡夫見
…
等所有染執習性,才有可能開發潛在的「大悲佛性」,真正的熏習真理,直至成佛坐菩提場。
更進
1
步說,行者的肉體,屬於父母所生的凡夫身(眾生),但是經過了真理的熏習,逐漸成熟了法性(道),更進而引度眾生,或與大宇宙融攝
1
體,即可稱之為「
3
密相應」。
每
1
個眾生的
1
身都具備了這種德性,就是肉身(凡夫)佛性(智慧)悟道(成聖)的基本條件,只是在凡受塵(煩惱)所染,無法體會真理,所以才稱為「眾生」,假若能棄凡成聖,即可立即入諸佛大悲
3
摩地,超越
3
大阿僧祗劫,不動父母所生的凡夫身,直了成佛。
話雖然如此,可是「眾生」之所以名為「眾生」,就是因為塵染垢重,
1
時之間又沒有勇氣斷除滌淨所有的迷執,故心起動念,無非造業,輾轉沉淪於無邊煩惱的障網之中。
假若凡夫能從
1
切「業識」的迷思,轉變成為利他的種種實際行動(布施、守戒、精進、般若
……
),或從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等煩惱識,轉為積極的追尋生命的真理,這也就是所謂的「轉煩惱(業識)成菩提」之義。
為了確實促使凡夫能夠真正成熟道業,在無盡生死海中利濟眾生,故
1
切行者必需信守「
3
昧耶戒」,這是密教
8
萬
4
千戒的根本,是所有依密法修學而成就的諸佛菩薩的共同誓約。換句話說,若犯了這「
3
昧耶戒」,也就等於犯了
8
萬
4
千戒。
宗聖上師
手稿
本文出處
:
高級佛學講義
--宗聖
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
原始網址:
http://ttba-jongsing.blogspot.tw/2015/12/blog-post_717.html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
傳真:(02)82520995
電話:(02)22575500
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