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眠
「隨眠」:在於聲聞乘有部的宗義,為煩惱的異名。於菩薩乘唯識的宗義,分為煩惱障、所知障的種子之名。依有部之義,貪瞋…等的煩惱,隨逐有情而不離不捨,故名為隨,煩惱之狀體,幽微而難了知,猶如睡眠的狀體,故名為眠。又有情隨逐而增昏滯,有如睡眠,故名為隨眠。
俱舍論光記第19卷說:「隨逐有情名隨,行相微細名眠,如人睡眠,行相難了」。
俱舍頌疏第19卷說:「貪等煩惱,名曰睡眠,隨逐有情增昏滯故名隨眠」。
依唯識論之義,諸惑的種子,隨逐於人,眠伏於阿賴耶識中,故名為隨眠,又諸惑的種子,隨逐於人,益增重大過失,有如人的耽眠而益長眠,故名隨眠。
唯識論第9卷說:「隨逐有情,眠伏藏識,或隨增過,故名隨眠,即是所知煩惱性種」。
俱舍論第21卷說:「此諸煩惱亦名隨煩惱,以皆隨心為惱亂事故。復有此餘異諸煩惱,染污心所行蘊所攝,隨煩惱起故,亦名隨煩惱。不名煩惱,非根本故」。
於菩薩乘的百法中,對於6大惑(意同6隨眠)的根本煩惱而名其餘20為隨煩惱。忿、恨、惱、覆、誑、諂、憍、害、嫉、慳等的10種,稱為小隨惑。無慚、無愧的2種,名為中隨惑。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昏沈、掉舉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亂的8種,名為大隨惑。
以上3種20的煩惱,盡隨他的根本煩惱而起,故名隨煩惱。
唯識論第6卷說:「唯是煩惱分別差別,等流性,故名隨煩惱」。
本文出處:菩提根本戒頌(宗聖上師造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