糞掃衣 Pam sukulika
「糞掃衣 Pam sukulika」又依其名譯為衲衣、火燒衣、牛嚼衣、鼠囓衣、死人衣、月水衣等,以上名義都是指印度人在平常時所丟棄於巷弄,或棄置荒郊野外,與1般用來擦拭糞便的穢物相同,故名為糞掃衣。
修道的人因撿拾經過浣洗縫治之後而披著於身外,因為是補納糞掃的衣片而著用之故,亦取其名為納衣。後來凡是出家比丘披著這種糞掃衣,不再另外取用檀越所布施之衣,成為12頭陀行頭之1。
而實際上此糞掃衣的功德,在於離貪著。
行事鈔下卷第1段說:「糞掃衣,制著意,此乃世人所棄,無復任用,義同糞掃」。
大乘義章第15卷說:「糞掃衣者,所謂火燒牛嚼鼠囓死人衣等。外國之人,此等之衣,棄之巷野,事同糞掃,名糞掃衣。行者取之,浣洗縫治,用以供身」。
行事鈔下卷第3則說:「納衣者,4分云:捨檀越施衣,著糞掃衣」。
本文出處:菩提根本戒頌(宗聖上師造)—台灣佛教會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