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聖基金會
基金會介紹
訊息中心
分支機構
年度行事曆
活動剪影
大事年表
最新消息
就是最新消息
宗聖上師文集
認識萬佛會--宗聖上師
大密宗講話--宗聖上師
真言宗總本山--龍泉山寺簡介
真言宗39世 宗聖上師簡介
真言宗-密教初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中級佛學
真言宗-密教高級佛學
大甘露明王法--法要開示
佛教般若法門--宗聖上師
MANDALA--宇宙5佛簡介
阿立祖的故事--宗聖上師
真言宗密教百問--宗聖上師
忍者3昧--宗聖上師
大悲法會--準提法介紹
人生三昧精華文摘--宗聖上師
持戒懺悔才是正法--宗聖上師
以密法說佛法--宗聖上師
台語的世界--宗聖上師如是說
真言佛教雜誌(1990年12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1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1年4月號)
真言佛教雜誌(1994年2月號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1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2)
菩提根本戒頌-宗聖上師造(3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1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2)
3歸5戒功德經--宗聖上師(3)
真言佛教雜誌總集--宗聖上師
禪教法門--宗聖上師主講
會務執行概況
2017年會務執行概況
2018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0年會務執行概況
2023年會務執行概況
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台灣萬佛會(台灣密教)
唐密真言宗傳承介紹
台灣佛教會(Youtube頻道)
台灣佛教協會
台灣佛教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
(Google Blogger)
本會網路歷史相簿
歷史活動相簿
宗聖上師的密教文集(FC2)
(FC2 Blog)
Daiuaingo'
原作者:ahio
桃園市宗聖公益協會
Facebook粉絲專頁
威岦資訊
本站特聘技術顧問
訊息中心
初級佛學:8.四法印(上)--宗聖上師
回上一頁
發佈時間:2018-01-27
4
法印是佛教的根本思想,是每一個正信者
(
指經過皈依灌頂
(
洗禮
)
儀式的人
)
必需研習的第
1
課。這是釋尊對宇宙生命的觀察,從現實的事象中所歸納而成的真理。
他肯定的堅信
:
所有的現象,無非都是因緣和合的狀態,而一切的和合事象,又可歸納成
4
項要義。這
4
項要義的內容,就是「
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,諸法實相
」名之為
4
法印。
4
法印即
4
種研究人生,精神與物質奧義的方法,也是所有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,往後才發展各種緣起學說。更進
1
步言,
4
法印是整體佛教思想的台柱。有人故意省除「涅槃寂靜」,而想以
3
法印在世間建立「苦」的體系,認為世間沒有「涅槃寂靜」的存在,而必須往生(死後)到極樂世界,才能實現的境界
(
堅信他方實有
)
,認為世間絕無「樂」可言。這當然是違背佛陀「正法」的。
就像把房子蓋在空中
1
樣,永遠也無法「實際」的完成。從古至今,社會對佛教的評價,即知滅佛法者,並非外道。
(1)
諸行無常
:
諸行是指物質與精神上的
1
切存在(萬有),而所有的存在現象,無不經由各種物理作用
(
因
)
,再產生接觸
(
緣
)
,然後變成集體
(
和合
)
的運作
(
行
)
。無常是說
1
切物質與精神,無不瞬息萬變,剎那生滅,沒有固定的常態。在個人所見的
1
己的生命,以為相當漫長,但對整個宇宙歷史而言,只不過像火花的
1
閃,迅急又消滅。
易言之,生命的生與滅,只是時間性的瞬間存在而已,
1
切物質的組成
(
生
)
和拆散
(
滅
)
,更是永遠的無窮盡的過程而已。
物質世界的成、住、壞、空、生命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伴隨吾人的喜、怒、哀、樂,乃至
4
季的春、夏、秋、冬等等,這宇宙間
1
切的
1
切,就像大海之波浪,滔滔不絕。過去如此,現在如此,未來更是永遠如此,在在都表現著流動變化的狀態。在這洪荒巨流之中,絕無不變的事物。
世俗凡夫大致以
1
己之見,用固執不變的心理,想執著
(
捉住
)
無常的生命,故永遠得不到生命的真實相,因生命的生與滅是不斷的在流動,從未停止不變。因此之故,吾人應以流動的心眼,來體會
(
或透視或超越
)
瞬息變化
(
流動
)
的本相,才能洞澈宇宙生命的真實相。
釋尊和所有的偉大的成就者
1
樣,也是用流動的心眼,來觀察宇宙萬象的變化。只是他對宇宙的生命觀,比別人更具體、更實在、更理性,是知性與感性的結合,是常識性的合理世界,絕無神話所襯托的色彩。
佛陀對「無常」的思想,是詮釋萬有的變化過程,並非俗人所理解的「厭世」觀念。無常是緣起、無我、空、實、涅槃的基石。
(2)
諸法無我
:
宇宙萬象的剎那變遷,都是流動的過程而已,並無牢固可靠的實體可得
(3
世不可得
)
,吾人對實體的觀念,只不過是依我見所起的。而我見就是渴求恆久不變的自我意識,此意識又從愛、取、有所緣生,但萬有的
1
切,都是彼此相緣相依的流動現象,並無實際的物體為我所恆得。
例如吾人所資用的
1
切物質,無不經過生產、製造
(
或改良
)
運銷等階段,用過或用壞之後,又將其丟棄,經腐朽之後又回復其「原生」面貌。依此可知,並無實體可得,但吾人所謂之「得」,其實是依「我」之「見」而已。
心也同樣不可「得」,因為「心」並實體,比物質更難捉摸,流動(變化)的速度比物質還快。「心」並肉團心,而是吾人的心理
(
精神
)
思想體系的作用而已,它沒有實質可供把提。
反過來說,「心」不但無本體可捉,就連影子、聲音、味道也沒有,凡是能看得見的、聽得到的、聞得出的或抓得到的,都不算是「心」了,充其量也只是
1
種「物體」而已
—1
種暫時性的和合相。就是如此,佛陀中於透過空慧的印證,而超越
(
觀自在
)
了器世界
(
心與物的世界
)
,證悟到萬法
(
存在現象
)
的真實義
—
無我相。
此無我思想,不只是佛教的絕對立場,也有異於其他宗教哲學,其差別處,即神權與人權的條件,極樂與天堂的差別。就是「神權」乃「人」所賦與,無「人本」哪來「神權」
?
極樂是不無
(
不是沒有
)
不有
(
亦非實有
)
的存在吾人之
1
念。外道的「天堂」是實有的他方世界。由此所發展的教義,就差別在此「
1
著」,而懸殊互見。
無我論是中道和空慧的出發點,雖然在部派佛教時期,曾被歪曲為「灰身滅智」的空無思想,後來才被龍猛祖師重新整理過,恢復了佛陀
1
代的真實義。但後來傳至中土,又被解為緣起性空的理論,獨樹
1
幟,發展成
3
論宗的傳家至寶。此
3
論思想,最後又發展成天台的諸法實相論
(
萬有即空
)
。
追本溯源,中土的「空論」「唯識學」「實相論」等等思想體系,皆源自於原始佛教的空無思想。
(3)
涅槃寂靜
:
凡夫無法如實觀察「無常無我」的真實世界,反而想在變幻的外緣現象,尋求可執住恆常不變的虛幻。但現實與理想往往差異很大,因此所有的苦亦泉湧而生。
事實上,凡夫很難理解
(
難解難信
)
苦是起因於渴欲,而欲望之源頭就是吾人的心。基於此,改造或鍛鍊此「心」,使其「回頭」自顧
(
觀
)
本性,是實現莊嚴淨土的唯
1
途徑,若不「轉向」,則永遠生存於夢幻之中。
欲望是生命本能的反應,原本並無所謂「善與惡」的區別,但若不能加以節制,任其無遮無攔的氾濫,最終必至不可收拾。
可是誰也無法防治欲心的洪流,任何嚴刑峻法皆不足以遏止冥頑不靈的欲心,它的發展就是「惡」,基本上與涅槃是背道而馳的,欲心
(
魔
)
與道心
(
佛
)
都是吾人「
1
心」的
2
種境界,其對立之處,正好也是相反的。即「欲心」是向外膨脹
(
流動
)
,而「道心」是向內削減
(
寂靜
)
。
-----
待續
本文出處:初級佛學講義--宗聖上師著作,台灣萬佛會出版。
原始網址:
http://ttba-jongsing.blogspot.tw/2015/12/8_31.html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
傳真:(02)82520995
電話:(02)22575500
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