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訊息中心
大師談性--宗聖上師
發佈時間:2018-06-05
 

《人生3昧-9》大師談性

 

凡夫1談到「性」字,很自然就會面紅耳赤,而且覺得很不好意思,因為多數人都以「有色」眼光來看待這個「性」字。因此,以前的人會因為不好意思而臉紅,現代人由於「性開放」,變成因為臉紅而感覺很不好意思。

 

大街小巷到處都在談「性教育」,很熱門。但是,另1方面又神秘希希,又有人覺得「不道德、不衛生、不健康」,並用不堪入耳的字眼來掩飾其羞澀之心。

 

佛教12部經,約有3分之2以上的篇幅,都在「談性」,甚至禪宗更以「性教」為宗名,更有永明所創的「性宗」存在。

 

佛教「談性」很正直,只有「邪淫」才被禁止。

 

如果以「生殖器」來看,台語形容得很妙,稱「水肥2道」,小便稱「出水」或「納水租」,大便稱「納地租」。

 

宗教徒有點「邪門」,現有各種宗教的教主,都被形容為「不走正道」出生。例如:耶穌之母是「從聖靈懷孕」,用現代話講,就是「未婚媽媽」。道教的老子,在母胎中「修煉80年」,然後「破腹而出」。釋迦是從母親的腋下降生,穆汗默德是從母親的口中出生。大家深信不疑。難怪天下會大亂。

 

佛教所說的「性」,是指「圓明的真心」,也就是「自性清淨心」之義。因此,簡略稱眾生有「3種性」,而修煉成功之後的佛陀即是「性佛--法性佛3身中之法身」。例如:能覺之性為「佛性」,以解釋「佛」為「覺悟」的「種子」,對於1切眾生皆有覺悟之「性」,名為「眾生皆有佛性」。性者不改之義,雖然歷經多世的輪迴因果而不改自體,故名之為「性」。有如麥的種子,長大之後結成麥的果實,麥的「本性」不會改變。

 

華嚴經39:「佛性甚深真法性,寂滅無相同虛空。」涅槃經27:「1切眾生悉有佛性,如來常住無有變易。」顯密不同頌:「顯法身默然,密性佛說法。」辨惑指南3:「性佛者,6大法性佛之意。」密教以6大為法身之故。

但是,既然「眾生皆有佛性」,為何無法「覺悟」?

 

這就牽涉到個人的「種性」問題了,它涵蓋了「識」的作用,以及「種因」的極其細微的「微塵粒子」的功課,不在本文討論範圍。這裡所要探討的,只是「性」的作用,它就是1種「識」的混合訊號,是感覺器官的1種感覺,器官的性能,通常被稱之為「識」,器官就是「根」之意,例如「5根」,加意根合為「6根」。

因此,有的經典說「6根不淨」,有些經典說「6根本淨」,前者是小乘教針對世俗凡夫的根本煩惱而言,後者是大乘教以心經所說「5蘊皆空」立論,仍然還停留在「有纏因果」,還沒有跳脫世間法的窠臼。就是在爭論「器官與功能」之上,無法讓人從「種識」本境之中見性成佛。

「性」就是「種子識」的功能,即善與惡同體的「靈因子」的作用,它是隨著「境」而不停的在流轉,稱為「緣法」或流轉於生死,遇善則善,遇惡則惡,其結果是「不悟」。其條件有3義:1是凡夫性,但念水草淫欲。2是人性,有孝悌忠信之性,但始終究竟不悟。3是佛性,常樂我淨之性,究竟真理解脫生死有纏。
 
1枝花 3/9/2545

 

原始網址:http://ttba-jongsing.blogspot.com/2015/12/blog-post_58.html

 
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傳真:(02)82520995電話:(02)22575500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