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息中心 |
Sien Izuv Laiv J Ga生如來家--宗聖上師 |
發佈時間:2018-03-23 |
《Dai^ Mi^ Juon de^ 1 koo‧大密宗第1課之6》
Sien Izuv Laiv J Ga
生如來家台語:「Gain Gain ‘Kiau ‘Kiau Ja^ Mue^ ‘Liau奸奸巧巧食不了,」又說「Ion^ Simn ‘Ge Gau‧mvCai Gaan用心計較無採工。」前句是說世智辯聰的自以為聰明,最後總有吃不完的苦報。後句則是工於心計權謀之人,其結果是1場空。
這是台語具有先天之悟的深廣睿智之1,只需隻言片語,就能點醒眾生長劫闇夜的生死迷夢--人永遠鬥不過天。
許多人在信仰佛教和長時期的鑽研佛法,但是無論如何用功,最後仍然不甚了了,並且存有1種嚴重的虛無感,甚至越學越頑劣。那是不懂得中觀和瑜珈的真實功夫使然,以至於偏向外道之遠離世間法,甚或只知唯識之但空之1理,流於無神主義論的思想。雖然也能滔滔不絕的「開示」說無論空,乃至自以為「開悟」見道,卻無法使人證悟了脫生死之大患。因為說者本身並未得度之故。
中觀論創18空,破凡夫之有為空,兼破羅漢之無為空,說中道之諸法實相,奠定了顛撲不破的中道真理。中觀是用來分析「我、我所、心、心心」最重要的辨證方法,使各種不實在的說法,應聲而破。
佛法是以成佛為中心,1切理論必須有實際根據,和可行的軌範目標,最重要的是能持之以恆和兌現的決心,此1概念稱為瑜珈《相應》。這是為了讓高深峻傲的「道」,能與現實人生之條件圓融,快速體悟生命的存在意義。
凡是符合此1理想的言行思想,稱為「與道相應」,反之,即名為「與罪相應」。
這牽涉到每1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質--賢愚不肖的3種潛能,佛法稱為「善不善與罪惡」。「善」者是天生的修行人,人間甚為稀有,「惡」者有與生俱來的魔性,只是少數,「不善」者之意,是指1般普羅大眾,既非善亦非惡的絕對多數,可以為善亦可為惡。其決定的因素,就在1個「緣」字。
佛法也稱為「緣法」,「緣」是接觸,「法」是心想的意念,緣於正道則為善,緣於邪道即為惡。此中也關係著個人的本性。例如:性惡之人,即使緣於正道也會變惡,性善之人,若緣於惡道也會為善。
為了印證佛陀所說「眾生皆有佛性」的原理,才有後來的中觀論和瑜珈論的興起,所有相應的理論,也都繞著如何才能達到彼岸的境界。此2大論提出了大量的「性相」分析,並創造了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地論。只有凡夫心地不入論,必須在修行之前完全斷除貪等10惡,才能談論修行的級數。
凡是有資格談空論道之人,已經是在地前《見道之前》就達到自我淨空的狀態,以無貪等10惡之心,邁向修道之途了。所謂「邁向」之意,是指不退道的修行之人,佛法稱為「羅漢」者是。退道者不名為修行。
「地前」是修行的開始,修道是指「見道」之後的修行,「修法」是瑜珈的專有科目,原始與部派佛教皆無「修法」,因此亦無「成佛」的基礎理論,更禁止「成佛」之說,認為是犯了佛法之大忌諱。直到龍猛《漢譯龍樹》造中論瑜珈論,才真正完成了佛教的大業,洞見「眾生皆有佛性」的真理,也才有所謂的大乘佛法的出現。而完成了「修行、修道、修法」的歷練,即名為「生佛不2」。
39se‧Juon Sien‧ 6/5/2545
原始網址:http://ttba-jongsing.blogspot.tw/2015/12/sien-izuv-laiv-j-ga.html
|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傳真:(02)82520995電話:(02)22575500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 |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WELI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