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訊息中心
大日經義(第1章)--宗聖上師
發佈時間:2020-10-18
 

大日經義--第1章

 

 

第1節:智慧的本相

 

   本經全名「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」。所謂「大毗盧遮那」,是指「日」的別名,意即除暗遍明。而世間的太陽,與此「日」是有差別的。世間的日光照物時,只照到物品的外邊,無法照到物品的內部中心,或1邊光亮,1邊陰暗,白天光亮,夜晚則黑暗,總嫌有不圓滿的缺憾。但如來智慧之光,遠勝於太陽,是沒有內外日夜的差別,祂的光亮,是能遍照1切最隱密之處。

 

   如來智慧的光芒,不但可讓世間的花草林木(喻1切眾生),得以增長茂盛,更可讓地獄界或天堂界(喻內在的善(天堂)惡(地獄)的精神思想世界),得到最大(無可限量)的利益。使那些追求內在精神思想的人,都能夠獲得真正的智慧,再運用這真智慧,去廣傳耕植善良的根基。凡1切世間(形下學)、出世間(形上學)的種種殊勝事業,都必需依賴這種「真智慧」,才能辦得成。

 

   世間的太陽,有時候會被黑雲遮蔽,顯得昏暗無光,可是這並不代表太陽被摧毁了。1旦烏雲被猛風括走,太陽又重現光明,也不意味著太陽是今日才出生。我佛心中的太陽也是如此,祂雖然時常遭遇譭辱,被煩惱的黑雲蒙蔽,但並不能摧毁祂的光明。縱使修行者,能夠透徹了解諸法實相,或領會3昧圓明,光亮無邊無際,但對自我佛心的太陽,却無法再增加祂的亮度,因爲祂的光明度,本來就已經到達極點了。

 

   像這樣高度的智慧中的智慧,不是世間太陽可與比擬,唯取其同樣可以發光的作用,再加上「大」字,稱爲「摩訶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」,這是本經經題的由來。原名之義,應稱爲「成3菩提」,也就是正覺正知的本義,梵本的原義是:「最實在的智慧,可以透視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所有1切眾生的心態,以及不屬於生物體的變化演進,有些是有規則可考證,有些是無規則可尋。證明這1切的各種方法,都能夠真實了解的人,即名之爲「覺」,而佛就是覺者」。爲了節省文字,所以簡名爲「成佛」。

 

   「神變加持」這句話,以前翻譯作「神力所持」,或譯作「諸佛所護念」。但本宗所說的「自證3菩提」,是超越凡夫心智的見解,在最微妙的時刻,察覺到各種方法,本來都不是經由造作所成,或從何處出生的,而是站在學術的立場,說盡了這宇宙的運行,與人生處世的大道理--心性的修持,必需附合行爲,行善與做惡,就像有些人能體會出心跳的頻率,而有些人則麻木不仁。

  

   如來心中的智慧,所放射出來的熱能,即使修持很好的10地菩薩,尚且無法體會出祂的意境,更何況1般沉淪在生死海中,無法了脫痛苦輪迴的凡夫俗子,怎能臆測其境界?

 

   以前世尊印證了這樣深妙的道理,而爲了自己所發出的大慈悲心願,常常這樣想:「如果我永久停留在這超高水準的境界裏,實在無益於平凡且庸俗的人類。」於是以自由自在的方式,爲1切眾生開導人生的大道理,又用各種有趣而生動的比喻,讓人可以直接體會得出的話,隨著各種不同興趣、智慧、需求的聽眾,因應這些心性不同的人,而爲他們講解「觀照自心思想」行爲的方法。

 

   本師(應身即肉身)這種超越自然的智慧,除非從毗盧遮那(法身即內在精神思想界)的身語意3密去體會,則所有的外在形式,將被時間所淘汰,得不到任何效果。毗盧遮那的3密學說,就是1種特殊的「意志訓練」,祂的重點就是,使外在的物質形象,立即與內在精神,達到和諧1致,產生止息煩惱的最高品質,所以又稱爲「金剛幻術」。但是世間的巫醫,他們雖然也用咒語的力量,去加持1些藥草,同樣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,以滿足凡俗的心理需要。但如來的高明處,是捨棄有形的外在手續,而隱沒到人不能察覺的程度,那才夠資格稱爲「金剛之幻」。

  

   如來敎導眾生的方法,是採臨機應變的方式,所以遇到大智慧的人,才能心領神會,若是遇到冥頑不靈,或心裏存有邪見難除的人,那等於是對牛彈琴,1無是處。本宗(佛教真言宗)依循這種理論與見解,對任何事情,都必需追究到它的原理,讓學者徹底了解。那就是修心養性的方法論,以及徹底執行的實踐論。總而言之,知行合1的觀念,就是即事而真,徹底的沒有障碍。

 

   在所有的敎典裏,本經是獨特而超卓的大乘典籍,它的理論是完全獨立,而具備破除1切邪見知障的寶劍。1切如來成就的秘藏寶鑰,都收藏在這裏面。它的理論是完全獨立,而具備破除1切邪見知障的寶劍。它的威德特別尊貴,正如千目天王是帝釋天主1樣。

  

   入真言門住心品的原版,有兩種經題。第1是「修真言行品」,第2是「入真言門住心品」。所說的「入與住」之本義,是兼修行之意,但爲方便持誦起見,所以捨棄冗長而無義意的文詞,只點出「唯1佛乘」的真實語 --真言。這「真言」1詞,梵文稱「漫恒羅」,義即真語、如語、不妄不異之音。龍猛解釋爲「秘密號」。舊的經典大多翻譯成「咒語」,其實不太妥當,因爲「咒」和「真言」是有很大差別的。「咒」是包含「怪力」的意味,而「真言」是最誠實的坦白話。「咒」會產生「怪力 」,使人入迷,「真言」則產生智慧的「力量 」,使人身心舒坦快慰,如飲醍醐。

  

   在住心品裏面,1直強調所有人類的心中本來就有這種「智慧中的智慧」,只要好好的掌握與運用,誰都可以成爲「大覺悟者」。所以本宗的修行菩薩,必需以學習講真實的坦白話,做爲入道之門,從自己的心底深處,發掘出追求真理的志趣,才能徹底執行善法。

 

   1切止惡向善的修行法則,都必需依賴這顆心,才能印證這覺悟之後的心態,以及真正安靜之道的智慧,用這種智慧掃除心靈上的污染。像這麼深奧的道理,根本不必假以他力,而是從人人都有的這顆心去尋找,那豈不是最方便的辦法嗎?(待續)

 

 

宗聖上師 手稿

 

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年8月號)。
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傳真:(02)82520995電話:(02)22575500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WEL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