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懷弱勢族群
發展生命光輝
02-2257-5500
訊息中心
真言佛教概論(真理妙法1)--宗聖上師
發佈時間:2020-10-19
 

真言佛教概論--真理妙法(1)

 

 

第1章:佛

 

   本宗所講的佛有兩種:第1種是法界無特定形像的佛。第2種佛是已證悟真理的有血肉之軀,固定形像的人,因爲他們的言行思想已達到「法界佛」的標準,所以也可稱爲佛。

 

第1節:釋迦牟尼佛

 

   在法界天宮裏的法身佛--毗盧遮那(大日如來),因見與閻浮提的眾生,機緣成熟,就分身下降於中印度,用梵文敎導當地的人民,以真正的智慧,過幸福的日子,敎他們遠離1切的「惡」及「害」,離開煩惱。

 

   在落後的古印度,到處兵荒馬亂,邪說紛雜,人心無1刻寧靜,因此之故,百姓完全生活在充滿徬徨與無希望的環境裏。在此水深火熱之際,人天導師適時而誕生,以祂的睿智,發揮最偉大的精神思想,來轉移人類物欲的思想,投向精神領域的信仰,使人人因爲觀念的改變,得到真正安樂幸福的生活。

 

   釋迦牟尼佛雖然選擇在印度降生,但祂的思想並不爲國度所限制,至今已發展成爲全世界性、全宇宙性的宗敎信仰。祂並不是「真理」的創造者,只是比1般人,更能理智的運用智慧思考,而發覺證悟了這本來已經存在的「真理」事實,再以己身的證知,敎導眾生身體力行,眾生因此止惡向善、眾善奉行,而得到真正的清涼與快樂。

 

   當時佛陀的說法,並沒有「神通」的渲染,只是祂用比喻來象徵事理,善用暗示的口語,解釋人生、宇宙間1切現象,以應付盛行的外道而已,這可由佛陀誕生時的種種神話傳說中,看出1點端倪。

 

   釋迦牟尼佛是人間的佛,有血肉之軀,有看得見的形象。法界的佛是毗盧遮那,沒有任何形相,凡夫俗子用肉眼看不出來。所以佛有兩種(即顯佛與密佛)。

 

第2節:象徵、暗示、與藝術

 

   經敎裏的術語(專有名詞),象徵著法界種種形相。佛說3藏12部經的時候,有各形各色的人前來聽法,在祂的眼中,這些人有些是已證悟真理的菩薩,有些是比喻爲人、非人的乖異邪敎徒,以及被比喻爲阿修羅的,瞋恨心特別重的王族,還有一些對佛法熱心的社會名流,被比喻爲龍天護法。諸如此類的暗示,就是要讓與會的聽眾,能夠證知法界和凡界沒有差別。藉著這種氣氛,改變凡俗的心性,作爲高尚的心靈澡浴,使身心能溶于微妙聖境,亦即心靈的最高尚藝術,真正達到離苦得樂的目標。

 

  如果凡夫俗子,能夠長時間,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如此微妙聖境,則不管環境如何惡劣,身心所在之處,都可算是身在極樂世界的淨土裏。外在環境的壓力,不能動搖向善的心志,就是佛性顯現,進一步的可說已經成佛,這是顯佛的象徵。

 

   可是一般俗人,却誤以爲「佛」必須會移山倒海,刀槍不入,必須會白日飛昇,或是騰雲駕霧。這是因爲凡夫俗子的智慧,不能體會「佛」是什麼的緣故。

 

第3節:上師、菩薩、羅漢與羅剎魔眾

 

   佛、菩薩的名稱,只是學術上的代名詞。就事實而言,釋迦牟尼佛也是眾生之1,不同的是「眾生在迷」,唯「釋迦能悟」,此悟著即代表佛(上師),亦即「超凡入聖」。每一個凡夫俗子,只要依照釋迦佛的種種敎法,努力精誠的進修,個個都能成佛(上師),不需等死後到天堂(極樂世界)才能成佛,依此類推,其他宗敎亦是如此。

 

   凡是能夠捨己爲人,悲憫眾生的「苦」,進而敎導,幫助眾生脫離「苦」,能這樣做的人,就是菩薩,因他們的言行都已達到堪稱菩薩的標準。若是有人只爲一己之利,雖不能嘉惠貧困,也不爲害他人,但能去除自己身心的10惡5害,這樣就可得羅漢果位,並非傳說中的「神話羅漢」。

 

   心懷鬼胎,爲謀計自己的利益,而讓別人受到意外的損失,及有形與無形的痛苦,這就是鬼界眾生的比喻。若是有人在盛怒時,想致對方於死地,不管是否付諸行動,都爲羅剎的比喻。總而言之,佛、菩薩、羅漢或魔眾的稱呼,只是人格表現的另1種名稱罷了。只要用心觀察,在日常生活中,不難發現隨處有「魔」與「佛」的存在。

 

   人在行善的時刻,代表菩薩,作惡的時候,就是羅剎現身,由于不能證悟菩提,不能去除心中的障碍,心態就容易有1面行善,1面作惡的複雜表現,這種反覆無常的人,就是人非人的比喻。真正行菩薩道的人,沒有這些劣點,更不需要有任何外在形式,或掛任何宗敎的招牌。

 

   1般人以爲信佛學法,以及濟度眾生,是屬於出家人的工作,實在是1大錯誤觀念。(待續)

 

 

  宗聖上師 手稿

 

  本文出處:真言佛教雜誌月刊(1982年8月號)。

地址:22041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266號22樓之1傳真:(02)82520995電話:(02)22575500信箱:jongsing.foundation@gmail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WWW.JONGSING.ORG.TW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WELI